橫龍山古道
Description
苗栗縣泰安鄉的龍山部落,位於汶水溪北岸的橫龍山山腳下,泰雅族語稱為「斯瓦細格」Swashake。住在這裡的泰雅族人,屬於霞喀羅群,祖先來自新竹五峰的石鹿。這支部族幾經遷徙,最初遷往北坑溪的雪見,後來部份族人再遷居苗栗南庄的鹿場;日據時期,一部份族人再越過加里山,遷至泰安的汶水溪上游,即今日的龍山部落。 這條由鹿場越嶺加里山,沿著橫龍山稜線至龍山部落的山間小徑,原是泰雅族人走出來的獵徑,後來也成為龍山部落的泰雅人與鹿場族人往來的探親道路,稱為「斯瓦細格古道」,現在則以「橫龍古道」而聞名。 明治41年(1908年),日本政府為鎮壓新竹五峰石鹿地區的泰雅族人,沿著汶水溪,依循這條山路,修築「加里山理蕃道路」,由橫龍山通往加里山,再延伸至樂山、鹿場大山及新竹鵝公髻山,沿途設有日警監督所及隘寮。這條隘勇線,至今剛好滿一百年的歷史。 歷經百年的歲月,泰雅族人的武力抵抗已成雲煙,而日本政府亦早已結束其殖民統治。隘勇線上,昔日的監督所及隘寮僅存部份地基、駁坎及矮牆工事遺跡,供後人憑弔懷古而已。昔日煙硝擾攘的警備道路,如今化身為踏青賞楓的古道幽徑。 如今,從山腳下的龍山部落,已闢建一條「橫龍山產業道」,可開車通往橫龍山附近山腰的古道登山口。從登山口出發,橫龍古道長約1.6公里,是一條約1個小時路程的健行步道。